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4日,受国家文物局普查办委托,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邓贺鹰、发展部主任李建华、工程师朱振宇组成的数据验收组,对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子数据进行校验和接收。此次校验内容包括:普查数据清点、普查数据汇总、汇总管理系统验收三个方面。经校验,验收组认为:陕西省各普查基本单元数据填写规范,与自查报告数量相符,数据运行正常,整体数据质量符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规范的要求。陕西省文物局与国家文...
日前,陕西在全国范围内提前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全省107个县区的田野调查全部通过省级专家组的验收,各种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录入工作全面完成,各设区市相继展开普查总结表彰工作,安康、咸阳已全面完成总结工作,延安的各种普查汇集资料已正式出版。 为确保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省政府与各设区市签订了文物普查责任书,成立了省级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普查专业机构,下发了实施...
日前,陕西省南郑县政府确定并公布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商周到清代的崖墓群、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这批“县保”是该县从689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筛选出来的不可移动文物。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南郑县共发现登记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点689处。日前,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使之更好地为科学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南郑县政府常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会议在陕西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召开 赵荣局长讲话 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尽快反映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成果、历程和经验,彰显普查工作者的高尚品质、辛勤劳动和精神面貌,陕西省文物局原定于2010年9月出版的《踏遍青山——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纪实》(简称《陕西文物普查纪实》)一书,提前至2010年3月底出版。为此,陕西省文物局于2009年11月10专门召开了“...
陕西文物普查工作引起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日前,央视《走近科学》栏目摄制组专程赴陕西,以陕南、陕北等地新发现的崖墓、崖居为线索,拍摄制作反映陕西文物普查工作的电视专题片。 在长达10天的前期拍摄工作中,央视《走近科学》栏目摄制组在陕西文物部门、文物普查机构和普查队员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拍摄了商洛市商州区、镇安县等地新发现的崖墓、悬棺葬和山寨遗址及延安市甘泉县崖居群和摩崖造像等普查新发现...
4月22日,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汉滨区人民政府、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召开了汉滨区普查验收总结会。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东华,市政协副主席李启良,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张颖岚,汉滨区区长袁子顺,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局长吴少华、纪检组长赵万里,汉滨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薛同新,汉滨区副区长李珺,以及省文物普查专家组成员姬乃军、闫毓民、张礼智、朱思红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局长吴少华主持。...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榆林市吴堡县、绥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进行了检查和验收,专家组经过查看各类文物普查表格和影像记录、实地踏查文物点、听取汇报、复合资料后,一致认为两县文物普查通过验收,等级为优秀。至此,榆林市已完成普查任务的五个县全部达到优秀等级。 吴堡是榆林市第四个普查县,野外调查进行了18天,行政村和自然村踏查率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此次普查共登记文物点数303...
2008年12月10日,安康市政府、白河县政府和安康市文化文物局正式启动了白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这是安康市继石泉、岚皋、镇坪、旬阳四县后,开展的第五个县文物普查。此次普查克服了山大沟深、天气严寒等困难,经过近二十多天的艰苦努力,于1月5日圆满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并顺利通过了省文物普查专家组的验收,确定为“优秀”等次。 白河县文物普查共分5个分队和1个专题队,在该县15...
11月7日至8日,陕西省文物普查办公室专家组专程来到渭南大荔县,指导文物普查工作。张在明研究员、陆中明教授,对四个分队的文物标本、表格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大荔县文物普查工作已开展半个月,田野调查进行了80%,新发现文物点超过200处,以遗址、民居、土塔、戏楼、渠首为主。尤为可喜的是全部绘图采用了电子绘制,属全省首家。表格填写认真、准确、详细。对近现代文物点认识到位,收选合理。 经过专家组的点评...
9月5日,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座谈会,总结一年来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广泛座谈后期工作的安排部署。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市文物行政主管领导、普查队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陕西田野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10月开展以来,全省共有400余名文物专业人员投入8市15县区开展普查,已完成验收13个县区的文物普查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